求同存异 共同发展
求同存异 共同发展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将30年对台工作实践、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促进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指针。 “六点意见”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谈判六个方面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架构的同时,提出共同认知、共同发展、共同利益等十多个概念。
全新的构想,充满了大智慧、大战略,勾划出了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大方向。讲话以远大的目光、务实的思路,针对两岸关系发展当前面临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充分考虑两岸同胞的合理愿望与诉求,全方位清晰地勾勒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体现了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决心和诚意。
政治上寻求共同认知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不是“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而是两岸的政治对立,不是主权的对立,实现两岸的政治和解,确立“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认知。
如何结束两岸政治对立,实现两岸统一,建立政治互信非常重要的。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
经济上实现共同发展
经济发展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中,不仅要强调两岸的血缘文化纽带,也要增进政治互信,两岸还要建立更为现实与重要的经济利益纽带。如何厚植共同利益,如何促进共同发展,是摆在海峡两岸面前的共同任务。两岸同胞要开展经济大合作,扩大两岸直接“三通”,形成紧密联系,实现互利双赢。当前海峡两岸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开展经济大合作,大发展,大融合,让海峡两岸形成更紧密的经济体,实现互利双赢与共同发展。
弘扬共同中华文化精神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中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与大陆共同构成一个中国,因此中国是属于海峡两岸的,是属于两岸同胞的。台湾与大陆加起来,合二为一,才是一个中国,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才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目前岛内“台独”分裂势力企图否定台湾的中华文化,试图建立新的“台湾民族论述”。我们必须对此高度重视,给予坚决批判,扭转这一逆流。这就需要通过广泛的、深入的、多元化的两岸文化交流,增强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要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不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输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与推动。
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台工作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中央对台政策的重要主张,也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同样,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海峡两岸的共同责任,需要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不只是大陆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和平发展要有新思想,开创新局要有新思路,争取民意要有新突破,要围绕两岸关系中的重点、要点、难点和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既丰富了祖国统一理论宝库和对台大政方针,更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前进。我们相信,只要两岸继续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就一定能携手应对当前两岸所共同面临的挑战,就一定能不断积累共识,妥善处理好两岸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遇到的新问题;就一定能不断巩固和加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良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株洲民革蒋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