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参政议政
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促进政治民主化功能建设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民革长沙市委 黄碧泉 编辑: 2009-11-03 00:00:0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成熟的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而贯穿这些功能的价值核心就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诸功能中的最本质、最稳定的功能:政治民主化功能。
一、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表现形式
坚持和完善中国中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和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政治民主化。因此,政治民主化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既有政党制度化建设的内容,又有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内容;既体现在公民参与的程度,更体现在政党制度合法性基础的巩固上。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和促进政党之间的相互监督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的。由于共产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首要体现就是实现政党之间互相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不受监督和控制的权力之所以容易腐败,因为掌握权力的机构和个人也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中发[2005]5号文件指出,需要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党委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情况进行监督。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觉醒。当然,民主党派的监督力度和广度与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程度成正比。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发挥得好,制度就有力量约束政党,使任何政党都不能超越制度,凌驾于制度之上,民主党派的监督就能运行在制度的轨道上,真正体现其高层次政治监督的力量。
2、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能力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党制度获得认同、支持的重要途径,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建立公民政治参与的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障,拓宽公民参与的途径是政党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基本要求的。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就是要把民主价值的内在能量转化为社会民主和稳定的外在能量。首先,政治民主化功能表现为扩大公民参与的渠道。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在深度和广度上正走向比例合理。在参与的深度上,制度保障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政治监督;在广度上,不断地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
其次,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表现为培育公民的民主理念和了解民主程序和操作技术。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利益群体的多元诉求造成参与要求激增,如果一切需求统统表达出来,也就是所有需要都变成需求提出来,这个体系没有多久即被淹没。尤其是我们的民主和法制环境还不够成熟,公民不熟悉民主的技术和参与的程序,缺乏民主政治社会应有的公民素质,政治参与就会有盲目性和急躁性。
3、夯实和扩大多党合作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民主,也就没有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政党制度是政治制度的枢纽,政党制度从目标设定的角度看,它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使政治权力合法地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使政权具有合法性,而民主就是现代政党制度合法性存在的基础。
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当今中国,我们更应该把政党的发展放在民主和制度的层面上去思考。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开发和发挥,能够使公民及普通党员对领袖个人的崇拜转为对制度的尊重,培养公民对政党制度的忠诚和认同。这种对制度的忠诚和认同能够从根本上夯实多党合作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二、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途径
从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进程来看,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大部分潜力尚未完全开发。因此,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现实,多方面多角度开发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以更好的发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推动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1、发展执政党党内民主,开发政治民主化功能
党的十七大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痹谥泄厥獾恼斡锞持?,政党的民主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党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作用的大小。党内民主应该包含党内的平等精神、宽容精神、合作精神和建设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员本位”是党内发展民主的新的路径选择。从党内民主的实践看,只有以“党员本位”来发展党内民主,才能真正地体现党内的平等精神、宽容精神、合作精神和建设精神。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党的事务都经过普通党员的自由讨论、公开表决,这将使代表制民主拥有更加广泛和牢固的基础,也使党的干部受到真正的监督。
2、推进民主党派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政治民主化功能
在我国政党制度的框架中,民主党派处在参政党地位,也是政治主体,因此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对提升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的履行取得的成效远大于民主监督的成效,而民主党派能否有效地参与民主监督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直接体现。因此,我们要推进民主党派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创造有利于民主党派监督的政治环境,进一步拓展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
第一、要完善监督运行过程的主要环节。“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义务,更是权力。,拓展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深度的广度,坚持重大问题向民主党派通报;完善信息沟通渠道,使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和批评等信息能够顺畅有效的到达有关方面,并有及时的反馈和采纳环节。
第二、完善民主党派监督形式。防止民主监督上的形式主义和随意性,保障监督的有效性。我们不仅要完善现有监督制度,严格按照程序来规范化运作,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探索和创造新的监督形式,不断完善民主党派的监督机制。
第三、要保障民主党派的监督权利,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创造民主监督的必要条件和社会环境,拓展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
3、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拓展政治民主化功能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随着社会变革深层次的变化,政治体系对政治参与的需求愈益加大,中国公民的主体性也愈益增强。因此,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引导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正成为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关系到政治民主化功能发挥的完善与否。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取决于现实的政治系统是否提供了充分、有效、平等的参与通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正是我国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大政治优势。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导致长期以来公民文化的缺失,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制约和政治参与渠道的相对单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新世纪政党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建设的基本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对我国现阶段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状况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作出整体性把握,参与的无序与参与不足都将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的前进步伐;第二、完善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多方位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渠道,鼓励公民积极而理性的政治参与,从而保证公民的政治参与乃至整个社会体系的稳定有效运行,促进政治民主化功能建设的健康发展。
4、建设现代政治文化,提升政治民主化功能
建设现代政治文化是提升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的重要一环。政治文化是围绕当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政治心理和主观维度集合形式的展示,它包括政治意识、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习惯和政治价值观等。客观政治关系相当程度上支配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也能对客观政治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现代政治文化能够引导公民在政治输入和政治输出之间保持平衡和理性,从而使我国政党制度能够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完善和发展。
在现代政治文化建设的方向上,我们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二是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优秀成果,三是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政治文化建设的重点上,我们要尤其突出公民文化的建设,倡导民主、法制、责任、公平的理念,培育公民意识。政治文化是政治民主化功能的土壤,只有民主元素丰饶的土壤,才能使政治民主化功能不断得以开发。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凸谡?、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促进民主政治化功能的建设,不仅是时代的课题,更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政党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提升和开发将推动中国政治制度向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要立足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积极应对国际时局,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加快对政治民主化功能的建设,使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
一、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表现形式
坚持和完善中国中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和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政治民主化。因此,政治民主化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既有政党制度化建设的内容,又有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内容;既体现在公民参与的程度,更体现在政党制度合法性基础的巩固上。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和促进政党之间的相互监督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的。由于共产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首要体现就是实现政党之间互相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不受监督和控制的权力之所以容易腐败,因为掌握权力的机构和个人也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中发[2005]5号文件指出,需要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党委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情况进行监督。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觉醒。当然,民主党派的监督力度和广度与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程度成正比。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发挥得好,制度就有力量约束政党,使任何政党都不能超越制度,凌驾于制度之上,民主党派的监督就能运行在制度的轨道上,真正体现其高层次政治监督的力量。
2、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能力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党制度获得认同、支持的重要途径,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建立公民政治参与的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障,拓宽公民参与的途径是政党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基本要求的。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就是要把民主价值的内在能量转化为社会民主和稳定的外在能量。首先,政治民主化功能表现为扩大公民参与的渠道。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在深度和广度上正走向比例合理。在参与的深度上,制度保障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政治监督;在广度上,不断地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
其次,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表现为培育公民的民主理念和了解民主程序和操作技术。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利益群体的多元诉求造成参与要求激增,如果一切需求统统表达出来,也就是所有需要都变成需求提出来,这个体系没有多久即被淹没。尤其是我们的民主和法制环境还不够成熟,公民不熟悉民主的技术和参与的程序,缺乏民主政治社会应有的公民素质,政治参与就会有盲目性和急躁性。
3、夯实和扩大多党合作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民主,也就没有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政党制度是政治制度的枢纽,政党制度从目标设定的角度看,它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使政治权力合法地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使政权具有合法性,而民主就是现代政党制度合法性存在的基础。
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当今中国,我们更应该把政党的发展放在民主和制度的层面上去思考。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开发和发挥,能够使公民及普通党员对领袖个人的崇拜转为对制度的尊重,培养公民对政党制度的忠诚和认同。这种对制度的忠诚和认同能够从根本上夯实多党合作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二、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途径
从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进程来看,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大部分潜力尚未完全开发。因此,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现实,多方面多角度开发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以更好的发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推动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1、发展执政党党内民主,开发政治民主化功能
党的十七大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痹谥泄厥獾恼斡锞持?,政党的民主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党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作用的大小。党内民主应该包含党内的平等精神、宽容精神、合作精神和建设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员本位”是党内发展民主的新的路径选择。从党内民主的实践看,只有以“党员本位”来发展党内民主,才能真正地体现党内的平等精神、宽容精神、合作精神和建设精神。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党的事务都经过普通党员的自由讨论、公开表决,这将使代表制民主拥有更加广泛和牢固的基础,也使党的干部受到真正的监督。
2、推进民主党派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政治民主化功能
在我国政党制度的框架中,民主党派处在参政党地位,也是政治主体,因此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对提升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的履行取得的成效远大于民主监督的成效,而民主党派能否有效地参与民主监督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直接体现。因此,我们要推进民主党派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创造有利于民主党派监督的政治环境,进一步拓展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
第一、要完善监督运行过程的主要环节。“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义务,更是权力。,拓展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深度的广度,坚持重大问题向民主党派通报;完善信息沟通渠道,使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和批评等信息能够顺畅有效的到达有关方面,并有及时的反馈和采纳环节。
第二、完善民主党派监督形式。防止民主监督上的形式主义和随意性,保障监督的有效性。我们不仅要完善现有监督制度,严格按照程序来规范化运作,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探索和创造新的监督形式,不断完善民主党派的监督机制。
第三、要保障民主党派的监督权利,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创造民主监督的必要条件和社会环境,拓展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
3、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拓展政治民主化功能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随着社会变革深层次的变化,政治体系对政治参与的需求愈益加大,中国公民的主体性也愈益增强。因此,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引导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正成为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关系到政治民主化功能发挥的完善与否。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取决于现实的政治系统是否提供了充分、有效、平等的参与通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正是我国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大政治优势。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导致长期以来公民文化的缺失,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制约和政治参与渠道的相对单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新世纪政党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建设的基本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对我国现阶段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状况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作出整体性把握,参与的无序与参与不足都将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的前进步伐;第二、完善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多方位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渠道,鼓励公民积极而理性的政治参与,从而保证公民的政治参与乃至整个社会体系的稳定有效运行,促进政治民主化功能建设的健康发展。
4、建设现代政治文化,提升政治民主化功能
建设现代政治文化是提升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的重要一环。政治文化是围绕当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政治心理和主观维度集合形式的展示,它包括政治意识、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习惯和政治价值观等。客观政治关系相当程度上支配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也能对客观政治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现代政治文化能够引导公民在政治输入和政治输出之间保持平衡和理性,从而使我国政党制度能够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完善和发展。
在现代政治文化建设的方向上,我们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二是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优秀成果,三是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政治文化建设的重点上,我们要尤其突出公民文化的建设,倡导民主、法制、责任、公平的理念,培育公民意识。政治文化是政治民主化功能的土壤,只有民主元素丰饶的土壤,才能使政治民主化功能不断得以开发。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凸谡?、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促进民主政治化功能的建设,不仅是时代的课题,更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政党制度的政治民主化功能的提升和开发将推动中国政治制度向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要立足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积极应对国际时局,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加快对政治民主化功能的建设,使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