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不磨是精神——浯溪访古
浯溪碑林位于永州市祁阳县城西南郊的浯溪公园内。此处濒临湘江,松山主脉奔到江边嘎然而止,独剩78米阔、30余米高的苍崖石壁,巍然突兀。而其侧便有细细浯溪,潺潺入江。有联赞誉:“百尺摩崖天凿成,一弯流水玉飞声”。
走进偌大的浯溪公园,顿感五月艳阳依然是春日的含蓄,唐梓、宋柏,明松、清檀,参天的古树无不枝繁叶茂,青翠欲滴的绿意迤逦而去。沿浯溪两岸,细蕊浓花,游人经过,裙履染香。
山以形胜,地以人传。一说到浯溪由一条无名小溪而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激扬文字的胜地,就不能不追怀唐代著名诗人元结(字次山)——这位唐代杰出诗人、古文运动先驱。据载,唐大历二年(767)二月,元结出任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舟过祁阳水阻、泊舟登岸暂寓时,望见溪水潺潺,岸花若浓,绿树如荫,怪石嶙峋。一刹那,政治上失意的他如同天地洞开,豁然开朗?!鞍涫ひ?,遂家溪畔”,因自爱之故,命曰“浯溪”;循着溪水而上,又将浯溪东北廿余丈的怪石命名“浯台”;第二年,还在溪口异石上筑一亭堂,叫“浯亭” ,合称“三吾”,取“人皆得而吾之”之意。后来,元结撰三铭以记之,并将三铭交当时篆书名家季康、瞿令问、袁滋分别用玉箸篆、悬针篆、钟鼎篆书写,刻于浯溪崖壁上。从此浯溪“三吾”横空出世,千百年来,而臻大观。
浯溪满山皆字,无石不诗,占湖南书法遗迹的一半以上。浯溪碑刻分两种。一种是切石凿碑,在浯溪公园走不上几步,便随处可见一块块掩映在萋萋芳草中的刻字石碑,细细数来,有一百余方之多,碑上诗文多是名不见经传之作。一种就是江岸顶天立地的摩崖石刻。从内容看,突出的有《大唐中兴颂》、《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元结的《三铭》;从字体看,楷、行、草、隶、篆,五体皆全,最大的“圣寿万年”四字,每字直径逾丈,最小的字,只有蚂蚁那么大;从人物来看,颜真卿、米芾、黄庭坚、何绍基等一代代宗师吟诗作赋,镂玉雕琼,一字儿排开,名刻就有95方,使之成为书法精品的荟萃地,美不胜收,形成一个永久性的诗词书法大展。
真正让浯溪碑林著称于世的,当数唐刻《大唐中兴颂》摩崖碑?!洞筇浦行怂獭肥窃嵋允肺?、名颂实讽的得意之作,颂中充满充满浩然正气:“地辟天开,蠲除袄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澶澶,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赡タ娠?,刊此颂焉,何千万年!”
大历六年(771),元结请他的好友颜真卿(曾受封为“鲁郡公”)大笔书写,并于夏六月石刻于临江矗立、如斧削成的浯溪摩崖上。碑体高32米,宽33米,全幅面积1056平方米。书从左起,21行,每行20字,除去空格,共332字。每字直径约15公分。颜真卿用笔精神内蕴,气势磅礴,字字刚正雄伟,使中兴碑成为其生平得意之笔,被誉为“宇宙杰作”。加上刻颂摩崖“地辟天开,其文独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使《大唐中兴颂》碑因其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历朝为保护摩崖三绝,自宋皇佑五年(1053)始,已经六次修建“三绝堂”。
浯溪碑林在中国文化史上和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崇高。1200多年来,历代杰士名流及海外人士,不避地僻路险来浯溪“朝圣”,“百拜不能休”。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称其“雄秀独出”。宋代文学家黄庭坚“三日徘徊崖次”,在中兴碑右侧题七言长诗《书摩崖碑后有序》,运笔圆劲苍老,称“佳诗妙墨”。明代王世贞、清代杨宾等在品评中兴碑时,都称其为“鲁公书法第一”。就连过去一直强烈抨击鲁公书法的米芾,当站在宏大气魄的浯溪《大唐中兴颂》碑前时也被震慑了,认为该碑“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慨叹自己“可怜德业浅”。清朝乾隆帝见到《大唐中兴颂》碑拓片更视为“天球拱璧”。就连外国也仰《大唐中兴颂》碑的风采,安南(越南)使臣就曾前来观瞻,并赋诗留念。
在中兴碑左侧悬崖上,镌刻着一个直径27米的字符,似字非字,似符非符,人不能识。这是宋代永州通判柳拱辰特意留刻下来的,成为浯溪摩崖的特殊组成部分。为此而引发的神话传说,更为浯溪留下了一点神秘感,增添了一种浪漫情调。
而现代碑刻呢?只有祁阳县政府于1996年,在浯溪浯台南面山麓下的陶铸铜像左侧山坡上,为原中共中央常委陶铸树立了《东风》诗碑。此为新中国成立后浯溪之第一碑。
浯溪碑林历经千年风雨,多有侵蚀,而人文精神不朽。史料记载,到浯溪留足纪念的历代宰相、名人、学士、书家就有250多人,诗、铭、赋、记共403篇。自唐以来摩崖石刻达505方之多。几百块碑刻或躺或卧或立,缄默地排在一起,宛若一场历史的盛宴。触摸冷峻的崖壁,遥想先人们千百年来在这令人仰止的摩崖前的种种:初唐的绚烂、宋代的豪放、明时的清矍、晚清的沉雄;放逐的悒郁、得意的欢颜,游历的惬意……似乎还带有温度的文字中,美妙绝伦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离开三绝堂,绕过抒怀亭,拾级而登,一路诗碑一路歌地攀上浯溪最高点——建在巨石上的浯亭,只见“山断云连树,峰高翠接天”。凭栏而立,极目远眺,江山如黛,湘水如练。青山绿水为现代人洗尽铅华,心情在这无边无际蔓延的诗意里徜徉。
坐在浯亭小憩,默念浯亭匾上的铭文“山川之胜,天下公之;园林之美,富豪所私。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大贤至德,民有去思;思其居处,思其文辞;次山私之,谁曰不宜?”我似乎明白了诗人元结(次山)把此溪、此山、此台都霸曰“浯”,而其人其文却为什么更加千古不朽。(乔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