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万重修岳麓山忠烈祠
江水滔滔,共一片斜阳,长写出壮士当年血泪; 赫石珞珞,添几掾庙貌,好留与后人终古馨香。 为纪念抗日战争为国捐躯的国民革命第四军将士, 把大学的发展建设同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而臻于更好地保护与升华, 湖南师范大学斥资重修忠烈祠 ------
日前,由湖南师范大学筹措500万元重建座落于长沙岳麓山赫石坡风景区(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为纪念国民革命第四路军抗战阵亡将士而修造的忠烈祠工程正式动工。
第四路军是一支骁勇善战的劲旅,在北伐革命战争中率先攻入湖南。1939年9月开始的前后3次“长沙会战“中,面对日酋冈村宁次先后纠集的三十余万精锐部队的疯狂进犯,第四军作为九战区的直辖部队,同著名的73军等兄弟部队一道,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殊死搏斗,历经大云山之战,新墙河之战,并一度受命为“孤军”驻守古城长沙, 与日寇进行逐街逐巷的白刃血战,从而完成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略大包围,用血肉之躯写下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在这几次长沙会战中, 第四军将士重创日寇,但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战后撤守衡阳之际,全军人员只剩下三分之一。
忠烈祠原为岳王庙,始建于1939年,后来为纪念第四路军抗日阵亡将士而改名忠烈祠。祠座西向东,平面为长方形,进深两间,主体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主堂为重檐歇山顶式样,黄琉璃瓦,镂花脊饰。内外均以石柱支撑,并由两道墙垣护卫,墙开遂道,花岗岩拱门。整个建筑体制考究,宏伟壮观。更因其与赫石坡侧的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相距不出百米,形成上下呼应之貌,成为浓缩中华儿女与日寇直接较量的三次“长沙会战”悲壮史诗的纪念性建筑物。然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忠烈祠遭受破坏,牌匾遗失,檐顶脱落,废物杂陈,破败不堪。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忠烈祠已无人知晓,只有残留在祠西石柱的一幅对联,栉风沐雨,给偶然而至的路人默默叙述着那气壮山河的历史厚重:
马革裹尸,千载岳云留浩气;
羊碑堕泪,万年湘水吊忠魂。
据湖南师范大学有关人士介绍:校务会议决定乘着学校步入“211”工程的东风,拿出巨资重建忠烈祠,就是要将大学城的发展建设与历史人文景观的?;ね昝赖亟岷掀鹄?,要让抗日烈士的英魂安之若素,让中华儿女不畏强暴 抵抗外侮 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铁血精神代代相传,特别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直观的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根据赫石坡有巨石,幽谷,溪泉淙淙,花草繁茂的特点,将重建工程扩展至对周边环境的亮化和绿化,撤除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对忠烈祠旁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的岳王亭进行修缮,疏浚亭下水潭,使之恢复波光漪漪的风貌。
整个工程完成后,忠烈祠、岳王亭、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和赫石坡石壁石刻将串连成为一条风景绝佳意义非凡的瞻仰和观光路线。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烈,相聚相依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赫石坡将成为国内少有风光旖骊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