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和”
故宫几个主要的门,嵌有“和”字,如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等。太和门是故宫主殿的前大门。协和门在金水桥东、熙和门在金水桥西,皆为万国进贡、群臣入朝必经之门。
故宫的重要殿宇,如主体建筑“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其它如体和殿(慈禧进膳处)、永和宫(妃嫔之居)、颐和轩(乾隆阅书处)等,皆有“和”字。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皇帝登基、颁发重要诏书、举行重大庆典都在此进行。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前小憩、接受群臣朝拜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除夕夜宴王公大臣的地方,又是清代殿试的考场。
故宫的许多重要楹联,也都有“和”字。如太和殿联:“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中和殿联:“仁寿握乾符,万国车书会极;中和绵鼎篆,九天日月齐光”。清代藏宝玺的交泰殿联:“恒久咸和,迓天休而滋至;关睢麟趾,立王化之始基”。明代皇后正宫、清代祭神之处的坤宁宫联:“天惟纯佑命,俾尔戬谷,百禄是荷;民其刺懋和,绥以多福,万国咸宁?!笨滴趸实刍乖孜饶ǚ钛负笾┳骸袄嫉钜煤妥鸨秆?;萱庭集庆寿延禧。”
到过故宫的人,见仁见智,什么王朝盛衰、天下兴亡、世事沧桑,都付予四海游客摩肩接踵的谈笑之中。而我,一介小民,站在21世纪的门槛里,与那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故宫殿宇,相对无语。我在遐想:在漫长岁月中,为何这个“和”字受到如此高度重视,以至于深深嵌入了紫禁城?
翻开历史,原来在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就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早在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太史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春秋战国时,管子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老子倡导“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主张“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更明确地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江泽民、朱容基、李瑞环等也都曾在国内外多次讲话中提出,要高度重视、注重研究、善于运用“和”的思想。
“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和衷共济等含义,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和”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克相生、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昂汀钡乃枷胱魑毡榈募壑倒勰詈屠硐胱非螅灾谢褡甯鞲龇矫娑疾司薮蟮挠跋?。
政治上的“和”,是政通人和,长治久安;军事上的“和”,是不战屈兵,御疆守界;科学上的“和”,是知行一体,尖端共享;经济上的“和”,是供需两旺,和气生财。中国历史表明:凡是“和”的时代,必是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一旦失“和”,往往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已、民不聊生。
“和”的思想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人本身就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人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与自然共存共荣;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和睦友爱,商量沟通、合作共事,把个人的目标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表现在各国的关系上倡导“和平共处”,国家间亲仁善邻、礼尚往来、友好合作,国际争端通过协商和平解决;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兼收并蓄”,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
中国“和”的思想传播到世界上,受到了许多思想家的推崇。17世纪初,英国学者罗伯特·勃顿就称赞中国人“和平而安静”。20世纪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闭庵制分省叭裟芄槐蝗澜绮赡桑厍蛏峡隙ɑ岜认衷谟懈嗟幕独窒楹??!狈üд叻┑摹斗缢茁邸贰⒂⒐д咛酪虮鹊摹独费芯俊返仁橹?,都有关于“和”的阐述。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更趋紧密,世界更加复杂多样,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融又相互激荡,不同利益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摩擦,人与自然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此众多的共同问题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和”的思想,更加受到全人类的普遍关注。
它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充满了竞争,有竞争就有矛盾冲突,就带来差异、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就要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合理满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解决冲突,化解矛盾,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它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当今国际社会由军事竞争变成了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民族主义抬头,民族纠纷增加。面对这些差异和矛盾,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所谓“文明冲突论”,企图以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为标准来规范当今社会发展方向。事实上,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几千个民族、多种不同的文明。世界当是多元而又互补,冲突而又融和。主要应以和平方式化解国际间的冲突与矛盾。
它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创造性,指引我们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耙还街啤狈稀昂汀钡乃枷胫小昂投煌钡睦砟??!耙还奔次昂汀?,以“和”来统一。同时承认“两制”即是“不同”,有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差异,不抹煞个性?!耙还街啤惫瓜?,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国两制”就是“和”的思想的新的发展。研究宣传中华“和”的思想与“一国两制”相承关系,容易得到海内外同胞的认同,实现大团结,促进祖国的完全统一,振兴中华民族。
国离不开“和”, 家离不开“和”,一个集体离不开“和”,每个人都离不开“和”?!昂汀笔切?、是平衡、是恒常、是统一。“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佳状态和最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