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
在民革中南区建设新时期参政党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 刘 晓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春风浩荡的时节,民革中南六省(区)建设新时期参政党经验交流会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民革湖南省委,向莅临大会的各级领导、兄弟省区的各位民革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和民革中央十大的精神;认真总结和交流近年来做好民革工作的新作法和新经验;深入探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
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在民革全国十大上强调:新世纪,要把民革建设成为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参政党。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贯彻落实民革全国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会议主题十分鲜明、意义十分重大。
借这个机会,我愿意就参政党建设问题谈点看法:
一、形势和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政党制度存在的国际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基础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的政党制度,也提出了许多新的实践课题、理论课题。总体上来讲,民主党派面临两个重大转变:我们从过去长期的政治联盟,进一步转变为现行政党体制中的参政党;从过去主要在封闭的社会环境内工作,转变为现在的开放性、多样性的社会环境中工作?!敖ㄉ韪咚刂实牟握场笔鞘贝谋厝?,也可以说是参政党的唯—选择。
(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激荡,已成为世界潮流,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坚持对中国“分化”的战略始终没变,维护我国的安全与主权、实现祖国统一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的政党制度会受到长期的和严峻的挑战。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尖锐,对民革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从国内来看:我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各项重大改革的深入,已经加入WTO,政府转换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正在经历一场空前广泛、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当前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碰撞,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人口压力、环境恶化、资源匮乏、东西部差距扩大、收入两极分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有些地方干群关系恶化、腐败问题一直成为社会热点。还有西方宗教渗透、国内非法宗教活动的蔓延等等问题,使得社会矛盾比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二、民革自身建设面临新的问题。
伴随形势发展,参政党自身也面临许多新情况。
(一)组织构成出现新的特点。
首先是党员人数的大量增加。全国各民主党派成员,在“文革”结束时只有6.5万人,而到去年已达60多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入的占90%以上,基本上是一代新人。我们湖南省民革党员近十年来就增加了一倍多。
其次群体结构有新的变化。党员受过高等教育的占绝大多数,其中的代表性人士已经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基本上完成了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党员事实上已分布在除军队、中共党团组织以外的诸多行业部门。特别是随着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由职业者等也占了一定比例。
第三是组织分布有新的发展。近十年来,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机构和基层组织的数量逐渐增加,分布的地区也更广泛。新建了一些地市级委员会和基层组织。如省直机关这块的党派基层支部的数量,一般来讲都增加了一到二倍。
(二)自身建设遇到新的问题:
一是党员政治思想上的不稳定性。总体上,新党员主流是好的。但是年轻一代没有新旧社会鲜明对比的亲身感受,缺乏对基本国情深度了解,缺乏与中共长期合作、风雨同舟的经历和体会,对反“左”很容易形成共识,但对防“右”就有模糊认识。少数人还对西方民主如“两院制”和“三权分立”很感兴趣。
二是党派界别的渐变性。在新时期,适应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如何保持和发扬党派界别特色工作。比如我们发展党员要有民革特色,怎样来理解和做好这个工作。又比如有个合适发展对象,我们还在琢磨这,顾虑那,结果人家党派捷足先登了,党派互相之间也在无形中竞争。都需要深入研究。
三是党派干部培养的单一性。后备骨干不足,出现临时发展党员应急作接班人的情况。有合适的培养对象,培养手段和方式也相对单一。需进一步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加大培养力度。
四是党派机关建设的滞后性。机关是承上启下的综合办事机构,是党派运转的中枢和窗口。目前,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职责不分明,管理不力;干部一到了党派机关,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素质偏低、水平不高等等。严重阻碍了民主党派的工作。
三、多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在政党制度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如: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明确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提出了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等。这对参政党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在执政党建设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的突破。而参政党建设则相对薄弱和滞后,还没有形成具有参政党特色的理论体系。
参政党的建设,是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民主党派在开放性、多样性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合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四、适应新形势大力创新。
要把民革建成高素质参政党,在新世纪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一种超越。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摒弃那些陈旧的想法和做法,下大气力去吸收新知识、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提出新举措。达到理论上有所建树、政策上有所完善、工作中有所突破。
(一)树立民革特色,增强民革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民革党章规定,我们的发展对象是“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本党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过去民革有鲜明的特色,主要发展与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为主,但随着自然规律,老同志逐渐退出来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我们民革仍然具有鲜明的特色:发展对象成份比起民盟以高校为主、民进以中小学教师为主、民建以经济界为主等等,我们民革更具广泛的代表性。因此,我们一定要牢牢地抓住特色,发展有民革特色的人士;同时,又要积极物色和发展社会各界代表性人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通过广大党员特别是代表性人士在本职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出类拔萃的表现和贡献,通过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树立民革的形象和品牌,增强民革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二)大力推进五个创新
1、思想建设创新。思想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中心环节,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形成网络化。要明确领导班子专人负责、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按不同对象、不同层次分类分级系统安排学习内容,建立学习内容上的“宽带网”和思想安全上的“防火墙”。重点是教育引导民革各级组织和党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新的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意识,深刻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自觉抵制西方的影响,与共产党同乘一条船、同唱一台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始终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思想建设形式要多样化,采取与自我教育结合、与参政议政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与组织活动结合等,以人为本,以诚相待,做到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民革宣传手段要网络化,办好民革报刊、网站,提高思想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多样性。并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宣传民革的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2、组织建设创新。组织工作关键要规范化。发展对象从以前侧重发展数量转到保证发展质量,进一步明确学历、层次、代表性?;阕橹ㄉ枰岢姑窀镏醒胗泄鼗阕橹ㄉ璧墓娣?,明确目标、规范管理。后备干部工作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的物色、选拔、培养、使用等一系列规范化机制。注意向执政党推荐优秀人才到政府有关部门任职、挂职锻炼,要进行交流和轮岗等试点。
3、班子建设创新。通过推进制度化,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民主、务实、创新”的坚强领导集体。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化、程序化,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明确兼职领导的分工,团结合作,发挥每个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领导班子培训制度化。通过理论学习、培训、到实践中锻炼等方式,提高素质和领导水平。要明确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的制度,提倡“严谨务实、雷厉风行”的作风,提高领导班子在党员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4、机关建设创新。要立下决心,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对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表格化、公开化。健全目标管理、财务管理、公文处理等,严格以制度管人,分工明确、权责一致。
5、工作考核创新。推行民革工作的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进一步推进对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的科学管理、科学考评。去年以来,我省先后试行宣传思想工作考核、组织工作目标管理,在全省推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同时建立各级干部定期述职制度,有的还实行委员向委员会述职,进行引导和激励,加强监督,推动民革工作。
同志们,把民革建设成为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参政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懈的努力。我们充分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学习、交流和探讨,必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各省区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