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00快餐无限次_51pcmc品茶论坛,附近100元4小时服务热线,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参政议政

加快大湘西旅游合作,促进湖南经济协调发展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民革湖南省委  编辑:  2010-02-08 00:00:00

    我省实施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以及“3+5”城市群的提出,湖南经济的发展重点始终是围绕东部地区展开的,使我省区域经济明显呈现出“东强西弱”极不均衡发展的特征。近年来,随着“大湘西开发战略”的实施,大湘西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与全省的差距仍在扩大。为此,我们先后赴邵阳、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常德市等市,就如何加快大湘西旅游合作、促进湖南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调研,并提出调研报告。

    一、大湘西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合作的现状。

    大湘西区域包括怀化市、张家界市、湘西州的全部地域、常德市局部、邵阳市的西南部六县等地,是我省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该区域空间上相连,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强,是全省优质旅游资源所在地,大湘西旅游发展和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前景。

    (一)大湘西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1.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大湘西区域内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民俗风情独特。张家界的自然风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俗风情和古城文明、常德的桃花源仙境、怀化洪江古商城和抗日受降纪念地、邵阳新宁的崀山丹霞地貌,彼此间相得益彰,互补性极强。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该区域旅游资源共有8大类,28个亚类,150个基本类型。其中世界遗产地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自然?;で?处、12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地质公园、12个国家文物?;さノ缓鸵蛔壹独肺幕堑?,3级以上的旅游资源共157处。 

    2.产业已成规模、发展后劲足。据统计,大湘西区域近几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20%左右, 2008年大湘西地区接待旅客总人数4802.05人次,占全省接待旅游者人数的37.4%,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的28.7%,正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张家界市,现已建设成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居大湘西旅游区各州、市之首。中部的湘西自治州迅速崛起,是省内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部的常德市加快旅游区域一体化进程。南部的怀化旅游发展刚刚起步,正在加速发展。而邵阳旅游随着崀山申遗的进展,面貌焕然一新,表现出强劲的后发势头。

    3.旅游产品形成系列,品牌效应呈现。大湘西地区依托自然山水、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已开发出自然山水观光、民俗风情体验、古城古村游览、温泉休闲度假、漂流探险、森林生态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产品,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如湖南国际旅游节、怀化芷江的国际和平文化节;培育出了一批以武陵源、猛洞河、凤凰古城、芙蓉镇、崀山为代表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并有一批以洪江古商城、芷江抗战胜利受降旧址、德夯苗寨、南方长城、里耶战国古城、隆回花瑶等为代表的具有相当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各州市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张家界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名胜地和全省的旅游产业龙头,打造国际旅游品牌;湘西州以凤凰为旅游龙头,整合提升猛洞河漂流、小溪森林休闲等旅游产品,重点创建凤凰古城为国家5A景区;常德全方位打造“桃花源里的城市”和“世外桃源”的旅游品牌,不断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怀化则以“五溪风情、古韵怀化”为主题,开展了“穿越雪峰天险,寻梦古韵怀化”千辆自驾车畅游、怀化第二届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论坛等活动;邵阳以誉为“丹霞之魂”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崀山为龙头,促进形成“北有张家界,南有崀山”的旅游格局,将崀山推向全国和世界。

    (二)大湘西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

    2004年省委、省政府顺应我省旅游发展规律的要求,做出了《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把常德、张家界、湘西、怀化、邵阳的新宁、城步、绥宁、武冈、洞口、隆回六个县(市)纳入了大湘西开发范围,给大湘西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拉开了大湘西旅游合作的序幕。

    1. 建成了旅游合作联盟机构。2009年3月在省旅游局主持召开的大湘西旅游经济区协调会上,五个市州达成共识,自愿成立大湘西旅游经济区联盟。接着五市(州)在常德召开了大湘西旅游经济区的第一次会议,在会议上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五市州建立了大湘西旅游经济区合作联盟,并实行年度轮流承办制,各地提供经费支持,省旅游局给予补贴,轮值主席所在地提出年度工作计划;省旅游局力争取得政府支持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4月,通过2009年度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合作联盟工作要点:启动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规划编制;面向全国征集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联盟标志、形象口号;建立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联盟网站等。编印了《走进大湘西》旅游画册和宣传折页。公布了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合作联盟章程,组建了领导机构。7月在长沙举行了大湘西夏季旅游产品推介会,5市(州)纷纷亮出夏季旅游产品,向全社会集中推介宣传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大湘西旅游合作机构正式运作。

    2. 旅游协作网站初步发挥作用。2009年4月大湘西旅游协作网站正式开通,为大湘西旅游合作搭建了沟通市场的平台。介绍典型旅游资源、提高区域知名度。网站将五个市州的旅游精品景区、代表性旅游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产品给予文字介绍,展示出相关图像照片,列出相关的旅游线路,通过现代音像媒体将五个市州的旅游精品景观送到千家万户的潜在旅游者眼前。公布相关信息,推动旅游合作的进展。如6月份向全国征集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形象口号和形象标识,现已收到来自24个省市区1000多条形象口号、20多幅形象标识,旅游协作网站的作用得到了初步发挥。

    二、大湘西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的合作虽已正式运作,但对 “大旅游、大发展、大区域” 的合作理念认识不够,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区域协作观念比较淡薄、合作虚多实少。

    受传统的封闭式发展观念的束缚及行政区划的影响,再加上协作区内各地旅游业发展程度不平衡,各地对具体合作意愿明显不同。各地虽都提出要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的意愿和构想,但合作还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和项目。提出的许多合作设想,虽然有意义,但大多处于理论探讨层次。

    (二)行政壁垒与地方保护明显存在。

    由于大湘西旅游合作不存在一个全区性的决策主体,各地的行政壁垒与地方?;ぶ饕迕飨灾圃甲徘蚝献鞯目蒲Х⒄?。调查发现,行政壁垒与地方?;ぞ咛灞硐至街肿纯觯旱谝弧⑾孕员;ぁH缦嫖髦荻云渌厥械穆糜纹翟谙嫖骶衬谂滩榉浅Q细?;其它州市的旅行社带团去张家界必须要再进入当地的诚信旅游管理系统等。第二、隐性保护。如其它州市的旅行社带团去张家界就不能得到本地团的优惠价等。如此,必然会增加各行政区之间旅游经济合作的难度。

    (三)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资源整合非优。

    目前大湘西旅游协作资源整合度不高,存在产品同质化趋势。从张家界到德夯、王村、凤凰、通道等地都在开发以苗家文化、土家文化、侗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旅游产品。在吉首、凤凰组织“苗家苗寨风情游”的同时,张家界也在开发“做个苗家人”的民俗项目,而且相互之间缺乏协调。这种重复建设造成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而且大湘西旅游协作形象整合不优,无论是“神秘大湘西,世外桃花源”,还是“诗画芙蓉国,神秘大湘西”等区域形象选择均没有充分反映出大湘西优势文化元素,如缺少芷江的“和平城”、崀山的神奇来历、怀化的古商城等。

    (四)缺乏有效的合作推进机制,利益关系尚待理顺。

    从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的现状来看,区域旅游协调的主体是政府,区域合作更多的表现为政府推动、撮合,缺乏部门、企业与市场的多层次协调机制。各区域由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差异,各方在旅游协作中获得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样,往往造成各地重视程度不一。比如,湘西只重视与张家界的合作,怀化重视与湘西州的合作,而邵阳则重视与大长沙旅游板块的合作等。同时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参与区域旅游合作主体多样性,各利益主体间既可能合作,也可能冲突,单一政府推动机制难以理顺各主体的利益关系,难以监管区域旅游中“合而不作”和机会主义。

    三、加快大湘西旅游合作科学发展的建议。

    大湘西拥有世界级品牌的旅游产品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总量占全省的41%。大湘西加快发展的最好优势、最大潜力和最佳选择在于旅游。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和市场共享,是当今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大湘西的落后制约着湖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大湘西旅游区域合作,有利于大湘西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以旅游带动大湘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化大湘西与东部地区分工合作,实现富民强省。

    (一)树立大旅游观念,打破地方?;ぶ饕?。

    加快大湘西旅游发展必须树立大思路、大格局、大规划、大交通、大品牌、大联合的“大旅游观”。建议省里能够出台关于建设大湘西人与自然和谐文化旅游试验区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发展大湘西旅游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思路、政策措施。也可以把大湘西旅游发展摆到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相对高度来进行统筹决策和安排。各地方政府要树立全局观念,打破部门所有和地区封锁,通过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资本联合,优化配置,共同提高大湘西旅游的综合吸引力。

    (二)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加快区域旅游发展。

    加快大湘西旅游合作,关键是建立具有制度性的旅游合作机制。

    一是成立跨区域的领导机制,加大政府主导的力度。大湘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区域,诸如发展旅游需要涉及全局的交通、电力能源建设、生态环境?;?、旅游信息库建设等项目,投资巨大,涉及面多,需要更高层级的政府推动。建议成立省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省旅游局、五州市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参与的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委员会,直接协调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与其它产业的关系,通过行政力量促进区域旅游发展。

    二是建立跨区域的旅游企业集团,建立多元融资投资机制。建议政府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组建专业投资公司,出台优惠政策。要大力引进具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积极支持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跨区域开展联营、重组,走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企业专业化、小型企业集群化的发展道路,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经营体系。通过市场力量促进旅游合作。

    三是建立跨区域的协商制度。要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明确区域政府之间、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联合、联动行为的责任与权利:如明确政府主导或配合旅游企业开展旅游市场营销,共同编写旅游指南,通过现代媒体公布相关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利用网站开展旅游的宣传活动,实时提旅游及相关的综合信息,形成大湘西共同促销、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完善区域旅游交通体系,实现交通和旅游线路对接。

    完善区域旅游交通体系,实现交通和旅游线路的对接交通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发展需要,旅游交通必须构筑水、陆、空交通的立体网络,船、车、机配套的交通设施。要尽快构筑五州市之间的快速通道,把一些核心景区串联起来,使区内各景区、景点连成线、结成片、形成圈。增加区域内旅游专列和游客联运,优先旅游景区公路与交通主干线的连接,增强各个景区的可进入性。加强和周边省份公路交通的互连互通,形成便捷通达的旅游交通网络,让旅游公路成为观光路。取消禁止对来自客源地旅游车的限制,逐步减少自驾车旅游的过路费等地方性政策,真正施行“无障碍旅游”。

    (四)整合区域资源,推进旅游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发展旅游的合力。一要加快出台总体规划的步伐。通过总体规划,指导各州市突出各自的旅游资源特点和亮点,解决好在发展旅游业上各自为政,旅游项目开发雷同和近距离重复的问题,形成旅游项目的整合。二要加强旅游线路的整合。通过线路组合把各地“旅游亮点”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开发联动、共同发展的旅游线路网络,发挥整体优势。如培育打造3—5条精品路线,避免恶性竞争。三要整合文化旅游产品。要挖掘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设计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增加旅游的文化特色。四要整合区域旅游市场。加快大湘西旅游发展必须统一区域旅游品牌,共塑旅游形象。同时面向市场,合理布局,联合开拓。要统一编印旅游画册、旅游指南、导游图,组建大湘西旅游网站以及游客服务中心,联合举办重大旅游推介活动。统一对外报价、统一佣金比例、旅行社在一体化区域内开展组接团业务享受“同等公民”待遇。逐步推行大湘西旅游“一卡通”政策,实行统一结算,实现旅游市场一体化。

    (五)兼顾公平,政策适度倾斜落后地区。

    旅游合作实践表明,区域旅游合作或以共享客源为条件、或以市场资源互补为前提,或以资源的文化联系为线路。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张家界、湘西游游客数和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远远高于南部的怀化和邵阳。因此,要科学推进大湘西旅游协作区的发展,必须加快落后地区的建设力度。要从资金的投入、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对大湘西区域内旅游经济相对落后的邵阳市、怀化市等适度倾斜,缩小邵阳等地与旅游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条件。

>通讯员投稿<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本站总点击量:9052991 湘ICP备18005144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爱民路35号民主党派大院 邮编:410006 电话:0731-888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