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00快餐无限次_51pcmc品茶论坛,附近100元4小时服务热线,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参政议政

建议加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民革衡阳市委 陈美琼  编辑:  2010-11-23 00:00:00

    2009年春天,山东、河南、河北的大旱至今让大家记忆犹新,那一次我们是动用了消防车才让饥渴的麦苗“喝”上水。而今年春天西南多个省区持续遭遇大旱困扰更为严重,农作物大面积绝收,上千万居民饮水困难。目前西南罕见干旱带来的损失还在扩大,导致的影响也在扩大。大江大河纵横交错的西南地区本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却发生如此罕见干旱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

    近几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洪涝、干旱灾害频繁,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一方面是大自然的因素,无法避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们相配套的水利设施工程滞后,特别是凸显出农村地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形成这些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多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资金投入上,注重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忽视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累计完成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9545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7倍。但是,多年来国家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更多倾向于大型设施建设及人饮工程方面,而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项系统工作投入却较小,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微乎其微,不少地方甚至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直无人问津,陷入了“风调雨顺被遗忘,一遇灾害才想到,特大灾害突击投入”的怪圈。

    二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严重滞后。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缺少维护和修建,一些农田水利设施现在已无法发挥应有的抗旱、排洪和灌溉功能。改革开放30年来,不少地方几乎没有新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本上用的是“大跃进”的水,种的是“学大寨”的田,很多设施年久失修,多数渠道淤塞严重,大部分涵闸损耗较大,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带病运行现象普遍。

    三是农田水利设施建后没人管或缺乏有效管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管护机制不健全,组织方式滞后,中央很着急、地方无力管、农民不积极。长期以来,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不到位,降低了水利设施的寿命和使用效率。一些地方作为水源和田间连接的灌区干渠长期失治,淤积严重,渠系建筑物完好率也只有40%左右,成为“卡脖子”工程。遍布村组的泵站、沟渠、塘堰等中小型设施,长期无人过问,遭受人为破坏。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渠道渗漏、堵塞严重,导致灌溉效益不断衰减,有效灌溉面积下降,易早易涝耕地面积加大。就好比打点滴,中间或者下游部分出现断裂、堵塞,即使上面的管道再通,也没法把药水送到患者体内。

    农田水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对此应常抓不懈,不能临渴掘井。

    建议:1.各级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制定是当务之急。要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在整个水利建设投入中的比例,整合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农村各类涉水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可以采取政府出钱,农民出力的“以工代赈”方式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ず?,在雨季通过水利设施储藏水,到雨量少的季节就把储藏的水利用起来,做到防患于未然。

    2. 建议加强农田水利立法,明确各级部门的责、权、利关系。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法律空白,需要立法填补;农田水利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需要立法保障;现行政策不完善,需要立法规范;大量成功经验做法,需要立法推广。因此,必须尽快出台农田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规,确立新时期农田水利的工作方针,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明晰投入责任,建立农田水利长效管护机制,将农田水利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3. 全面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对于造成自然灾害的人为原因也应该实行问责制,否则地方政府即使有钱也不会投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来。因为这些投资对GDP的贡献太小了,不利于政绩,远不如把钱拿出来去经营城市,把房价搞上去赚钱来得快。农田水利设施就如买保险一样,平时风调雨顺可能没事,但一出问题就会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必须实行问责制,约束地方政府向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做得即使发生多少年不遇,也没问题。未来天气异?;峋7⑸?,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农田设施都建好,这样“多下雨涝,不下干旱”的恶性怪圈就可以彻底解决了。 

>通讯员投稿<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本站总点击量:9052991 湘ICP备18005144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爱民路35号民主党派大院 邮编:410006 电话:0731-888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