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00快餐无限次_51pcmc品茶论坛,附近100元4小时服务热线,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文化园地

评说何香凝:画阵出千军,笔尖聚国魂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民革岳阳市委 刘秦  编辑:  2011-07-20 00:00:00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

  何香凝,原名瑞谏,又名谏,别号双清楼主、双清馆主,又号棉村居士。祖籍广东南海县棉村(今广州荔湾区海南村),1878年6月27日生于香港,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她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夫人,中国民主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杰出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著名艺术家。

  作为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革命家,何香凝已广为人知;而作为一位有着独特风格和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她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我在感受艺术成就的同时,也为其高尚的品格所折服。

变卖妆奁毁家求学的奇女子

  出身于香港一个地产富豪之家的何香凝,幼年时就在性格和爱好上,显现出与众姐妹们的不同。她极少富家小姐的娇气,喜欢和兄弟们一起玩耍。她羡慕太平天国故事中不裹脚的女兵,五六岁时母亲为她缠足,她坚决抗争。

  何香凝另一处与众不同,体现在从小酷爱读书。她仅有的两年“女书馆”学业,就被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父亲阻断了。但求知的欲望,却在何香凝的内心深处顽强抽芽拔节,她偷偷蹲在兄弟们读书的书房外听塾师讲课,回到自己房内再看书。就靠这样勤勉自学,何香凝除阅读历史小说外,还能背诵一些古诗并模仿作诗,显示了非凡的天分。

  拥有一双天足的何香凝,即使在香港当时仍处于人见人怪的窘境中,尤其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何家人无不为此犯愁。巧合的是,在香港皇仁书院学习的归侨子弟廖仲恺正“敲锣打鼓似的宣扬要讨一个没有裹过小脚的人做媳妇”。何香凝的父亲马上托媒人说合,两人于1897年成婚。这一被誉为“天足缘”的婚姻,为何香凝寻到了佳偶良师——婚后,他们寄居在廖仲恺哥哥廖恩焘家中的阁楼上,何香凝随廖仲恺读书、吟诗、作画,其乐融融。何香凝曾有诗云“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故为其爱巢命名为“双清楼”,何香凝后来号“双清楼主”、“双清馆主”,终其一生都在追述着这段永难忘怀的美好时光。

    明治维新造就了日本的崛起。1896年,清政府派出首批13名赴日留学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序幕。在时代潮流的驱动下,廖仲恺从香港皇仁书院完成学业后,就产生了去日本留学的愿望。何香凝坚决支持,决定随夫一同赴日。

    当时,廖仲恺因家道中落,学资难筹,深明大义的何香凝苦口婆心地说服母亲和亲友,毅然卖掉陪嫁的首饰和所有细软、家具,资助夫君完成赴日的愿望。1903年1月,廖仲恺暂别何香凝,东渡扶桑留学。两个多月后,何香凝把遗留家中的所有杂物卖掉,追随夫君赴东京留学。

    1903年6月,何香凝在东京撰写《敬告我的同胞姐妹》一文,刊发在充满民主主义思想的革命刊物《江苏》杂志第4期上。这篇文章是早期宣传妇女解放屈指可数的作品之一,奠定了何香凝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地位。

富家小姐成了革命同志

    1903年9月的一个晚上,何香凝随廖仲恺到神田中国留学生会馆参加集会时,意外遇到了孙中山。孙中山号召中华优秀儿女投身革命运动的演说,深深打动了何香凝和廖仲恺。随后,他们夫妇开始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亲自主持加盟仪式,何香凝成为最早的同盟会女会员之一。9月1日,廖仲恺从香港筹集学费带着一岁多的女儿返回东京的当天,经何香凝和黎仲实介绍,也加入了同盟会。

  从那以后,何香凝夫妇的东京寓所,就成了革命党人的通信联络站和聚会场所,孙中山每周都会在这里召集四五次会议,商议和策划革命工作。后来,何香凝的住处搬迁过多次,而同盟会秘密的聚会场所和联络机关也随之转移。

  当时,经常到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寓所参加集会的,有朱执信、胡汉民、黄兴、章太炎、汪精卫、黎仲实、马君武、冯自由、苏曼殊等人。何香凝除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预科读书外,还担负起有关联络和勤务工作:平时收转信件、保管文件、看守门户。每当孙中山召集会议时,她要照料茶饭,还要看门、把风,掩护同志以防日本警察和清廷侦探。

为革命需要而改学绘画

  勤于学习,是何香凝一生的不懈追求。“女书馆”学习两年后,坚持自学不辍;与廖仲恺结为伉俪后,诗画酬答;1903年随夫赴日求学,寄居东京目白女子大学校舍,从舍监夫妇学日语,不久入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06年春,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教育部博物科学习,并从朱执信学习数学,从胡汉民学习《史记》、《汉书》等典籍。

  1909年4月10日,何香凝转学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高等科。在学校里,她除接受老师端管紫川先生讲授的山水、花卉画外,还每周两次向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画狮、虎等动物。

  何香凝之所以改攻绘画专业,在尚明轩看来,是因为美术学校的课程不太紧张,她的身体可以承受。而廖承志在《我的母亲和她的画》中记述,由于“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等,因而需要人设计图案,把它画出来?!焙蜗隳谄渥允鲋幸菜?,自此以后,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反清“起义部队所用的旗帜符号,有一些就是我在孙先生指导下描绘和刺绣缝制的?!?

    在以后漫长的革命生涯和斗争岁月里,美术就成为何香凝所喜爱的革命武器之一,她不停地拿起画笔,在表达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敌人无情鞭挞的同时,艺术造诣也达到了相当高度,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情趣而成为一位著名美术家。她常常以松竹梅“岁寒三友”自比自喻,合作一幅幅佳作,寄托了他们的情感和人格。高洁清正之气,贯穿于何香凝的作品中,并成为她这一时期绘画的鲜明风格。

  抗战时期,何香凝的山水画与花卉画还有动物画都得以长足发展,在诗、书、画、印等方面自成一体,形成完整风格。尤其是她的梅花,用硬毫秃笔画老干和疤节、韧劲的树枝,每每有两笔直冲向上旁无枝蔓的新枝,无论是长是短都一气呵成,硬朗、挺直、铁骨铮铮是她笔下梅的品质,也成为何香凝所绘梅花的显著标志。

痛失亲人无畏奋进

  辛亥革命胜利后,何香凝和廖仲恺协助孙中山致力于中华民国的统一和建设。1920年后,他们回到广州,何香凝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代表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代部长、部长,组织领导妇女运动,并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

  1925年2月,孙中山病重,何香凝赴北京照看。尚明轩介绍,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何香凝是遗嘱见证人之一并在遗嘱上签字。因捍卫孙中山遗志而与国民党右派作斗争,同年8月25日下午,廖仲恺在广东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外被暗杀。何香凝遭遇重大的人生变故,痛苦像洪水袭来,但她却没有被汹涌的痛苦所击倒,而是勇于担当,“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霸诖撕笫曛?,何香凝在艰险中无畏奋进,与各种反动势力顽强斗争,表现出一位民主革命家披胆沥肝的忠贞襟怀?!?

  1928年底,何香凝因反对国民党反共而毅然发表公开声明,“辞去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居于江浙沪上一带。在经亨颐的邀请下,她参加“寒之友社”,与聚集此间的艺术家们寄情山水,书画唱和,排遣心中郁结。1929年秋,她漂泊欧洲,潜心画艺。

  1938年,何香凝协助宋庆龄发起与组织“保卫中国同盟”。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何香凝携家人在广东、广西度过了长达4年的流亡生活。抗战胜利后,何香凝广泛团结进步人士,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和平运动联盟”。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港成立,她被推为中央常务委员。

  新中国建立后,何香凝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要职。1972年9月1日,94岁的何香凝因病逝世。走过了近一个世纪风雨的革命老人,与葬在紫金山西麓的廖仲恺长眠相伴。

  富家出身、天足入世的何香凝,与民主革命结缘,离不开廖仲恺、孙中山两位伟人。她的过人之处,是在两位伟人辞世之后,坚持新三民主义的旗帜,并为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而奋斗,无愧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通讯员投稿<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本站总点击量:9052991 湘ICP备18005144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爱民路35号民主党派大院 邮编:410006 电话:0731-888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