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00快餐无限次_51pcmc品茶论坛,附近100元4小时服务热线,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文化园地

以包容的态度看待网络影评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   编辑:  2011-03-28 00:00:0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艺评、博客艺评、微博艺评大行其道。其参与人群、书写方式、传播特点、受众范围、社会影响都与传统的主流艺评大相径庭。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互联网平台上的新型的艺评?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评说。

  面对网络文化的泛娱乐化,以及批判意识、理性价值的缺失,专业知识分子除了感叹自身被网络媒体边缘化,除了咒骂网络文化的低俗可鄙之外,为何不能放低身段,以参与网络互动的方式,将自身的学术理性、专业经验和价值导向植入众声喧哗的公共舆论呢?

  尽管网络是虚拟的,但它依然与现实世界一样,能够切切实实改变无数年轻人的生活道路。就此一点而言,如果专业知识分子放弃在网络空间发言的权利,就等于放弃了他对社会、对文化、对未来的责任。

  最近两三个月接连参加了好几个与影评有关的会议,在不同会场总能听到同一种声音,就是人们对当下影评现状众口一词的不满和抱怨。有人说近年报刊影评阵地纷纷失守,严肃影评噤若寒蝉;有人说网络影评杂芜喧嚣,空洞偏激,充斥着炒作、恶搞和谩骂,真正有见地、有价值,能够恪守理性品格的影评文字销声匿迹了?;褂腥撕粲趸指幢ㄖ降挠捌览改?,或重建某某评论协会一类专业团体。总之,一气听下来,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仿佛今天的网络影评一无是处,不是无聊之极就是乌烟瘴气,简直就成了一个“噪音与灰尘齐飞”话语垃圾场。果真如此吗?网络影评真就如此不堪?

  实际上,网络媒体取代纸质媒体,成为大众影评的最主要平台,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影评阅读的终端介质,今后也将越来越多集中在各类网络频道、影迷社区、博客、微博、影评视频上面,而不再是传统的报刊杂志。之所以如此,除了新媒体自身的技术和资讯优势以外,主要还在于互联网与观影实践之间具有某种天然的共生关系。近十年来,宽带网络逐渐为影视作品拓展了一个新的分销渠道,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为影迷提供片源下载和丰富多彩的电影资讯。大量无法在影院看到的影片却在网上广为流传,让影迷能够分享影片内容,交换观影经验。看得多了,心有所感,就免不了有了发表意见、彼此切磋交流的冲动。但在现实世界中,影迷们散居各地,沟通不便,唯有互联网才能让他们超越地理时空的分割,方便快捷地找到同好,再由共同的趣味凝聚成形形色色的网络社区。这些网络社区所能提供的群体认同与经验互动,乃至于文化趣味的归属感,恰是让传统纸质媒体望尘莫及的强大文化魅力所在。与此相应的是,影评写作主体也由传统专业知识分子变成了网络浮生的草根大众。草根影评人的崛起,一改传统影评精英权威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得影评话语权扩展延伸至民间,形成了一种承载民间智慧和草根想象的公共舆论空间。

  其次,从电影产业内部看,网络影评的勃发也与近年来电影产业格局、投资结构、营销模式的转变有关。随着电影产业化、市场化转型,电影投资重心也开始由单一制片环节向营销、发行环节扩张,影片营销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逐年加大。由于网媒上聚集着数量庞大的年轻网民,他们恰好就是电影目标市场的潜在消费群体。因此,网媒也取代纸媒,成为电影营销资本新的投放场域。

  要说影评之“堕落”,则大抵与此有关。目前,但凡商业大片都会在映前投以重金开设自己的“官方网站”,或与某门户网站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不断用娱乐资讯和“影评”来吸引网民的注意力,以此达到为影片未来发行“热身”的目的。这实际上将电影工业与大众传媒结成了某种利益共同体,大量网媒被电影资本招安,成为一种位于电影产业终端的促销场域。几乎所有网站业都无法摆脱商业竞争的市场生态,也必须遵循商业运作的生存逻辑,所以点击量之于网媒,正如订数之于报纸,收视率之于电视一样,成为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只有那些流量大,能充分吸引眼球的内容,才能为网站赢得更多的广告和赢利。既然如此,以网媒为平台的影评文字也就很难不与商业促销发生关系。凡网络影评,不论作者是谁,不论写的什么,也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态度立场观点,只要挂在网上被人浏览,就有被异化的危险。许多这样的影评,便在物欲趋势下背离了自身,化身为电影营销大合唱的一个声部。

    (摘自:文汇报)

>通讯员投稿<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本站总点击量:9052991 湘ICP备18005144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爱民路35号民主党派大院 邮编:410006 电话:0731-888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