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湘潭市大学生供职社区的建议
1995年江苏省为解决“三农”问题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开创了大学生村官之先河。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此后,一些省和直辖市出台了有关政策,“大学生供职农村和社区”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2008年3月,中央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2010年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大学生供职基层逐渐发展为时代的新潮流?!按笱┲芭┐搴蜕缜闭叨杂诨航獯笱弦笛沽腿┪侍獾慕饩鼍哂兄卮笠庖濉?/P>
一、湘潭市大学生供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理解片面,导致大学生很少有机会供职社区。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基层“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其工作多为社区(村)事务。自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后,不少省份都出台相关政策,例如,北京、上海、四川、江苏、湖北、福建、云南等20几个省市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计划。2008年,湖南省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与上述省市不同的是,湖南省并没用明确将社区干部纳入“村官”范畴。也许是受此影响,湘潭市各社区没用适用“大学生村官”政策。这就使得大学生供职社区的机会大大减少,即便个别大学生在社区任职也不是以“村官”身份工作。
2.大学生在社区不受重视,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大学生供职社区本来希望干一番事业的,但实际上在湘潭市社区工作中,大学生普遍不受重视,主要从事一些常规性的工作,成了开个证明、写写报告之类的“打字员”、“秘书”,逐渐地消磨了他们的雄心壮志。“还好,我离开了社居委,不然的话,都快疯了,每天都没什么事情干,做得最多的就是打字?!币晃灰丫吧系鳌钡拇笱庋?。据了解,让不少大学生感到郁闷的是,在社区做得最多的就是打字,时间久了,俨然就是全职的打字员,每天都有打不完的文档和做不完的文档,根本不让他们接触别的事情。另外,社居委的干部以50岁左右的老阿姨为主,一位大学生表示,老阿姨们的话题以牢骚居多,长期待下去,年轻人的朝气估计都会消磨得差不多了。
3.大学生没有充分的准备,不适应社区工作。
社区环境复杂,工作琐碎,且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专业不对口”。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和开展社区工作的能力,刚到社区工作的大学生普遍面临“来的不需要,学到的用不上”的矛盾。加上此前对社区工作不够了解,从而无法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总之,尽管到社区任职的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文化水平高,但是刚刚踏进社会,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对社区较为复杂艰苦的环境也不够熟悉,这使其在较长时间都无法适应社区工作。
4.大学生流转快,不利于基层干部培养。
大学生流转太快,这是社区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到社区任职,仅是将其作为将来发展的“跳板”和解决就业的“缓冲地带”,并非出于扎根基层的意愿。某社区的居委书记表示,他们社区这两年共来过3个年轻人,其中两名是大学生,因为街道里缺人办事,全部被借用了,刚刚教会他们干活,但有的待不满半年就走了。据了解,这个社区当时给大学生安排了妇女条线的工作,因为人调动得太快,让社区措手不及,正常的活动都没法展开。有一位社区干部表示,大学生流转太快,根本来不及了解基层情况。就说卫生条线,虽说只管七八个小区保洁员,但是现在的社区范围大,搞清楚每个保洁员的分工,检查他们工作是否得力,不花个半年功夫,根本没有发言权,保洁员都不会搭理他们。而像计生等条线,根本不敢让大学生接手,如果半途走人,麻烦会很大,接手的人不是一会半会能熟悉情况的。有人表示,如果对下面的情况不熟悉,就不易体会民生疾苦,对大学生的今后的“仕途”也是一种缺憾,不利于他们成长。
二、解决湘潭市大学生供职社区所面临问题的对策建议
1.借鉴外省的先进经验,明确将社区干部纳入“村官”范畴。
要正确贯彻中央的“大学生村官”政策,以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为基础,积极借鉴其他省份 “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计划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将社区干部纳入“村官”范畴。就全国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历程而言,江苏、北京、重庆、河南等地区开始的时间早,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管理经验,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因此,需要认真学习,大力借鉴先行地区尤其是江苏省的先进经验,再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选拔和管理制度。
2.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价值,争取才尽其用。
基层社区干部最好的结构是老中青结合,年纪偏大的干部人生阅历丰富,办事经验足,而年轻人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精通现代技术,是很好的互补。而现在各个社居委都普遍存在着年轻人短缺的现象,大学生的到来为社区补充了后备力量,从而改变长期以来社居委“暮气沉沉”的面貌。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价值,争取才尽其用。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社区大学生干部的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其潜力,我们在分配时,将基层的需要与大学生干部个人特点相结合,对于工业、服务业较为发达的社区,尽可能的安排有过经营经验的大学生干部,帮助招商引资;对于社会矛盾较多的社区,尽可能安排成熟干练的大学生干部,帮助基层化解矛盾;法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可在社区开办法律知识讲座,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营销专业和贸易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可在社区帮下岗工人出些点子,让他们走上再就业之路;金融学专业的大学生可以为社区居民理财提供咨询服务;学计算机的大学生可以教居委会的同志学电脑,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总之,要因才按需施用。
3.与高校合作,为供职社区的大学生提供相关培训。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组织的造血功能,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了培养大学生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社区机关应当与有关高校合作。各方可以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办各种级别的“社区管理培训班”等方式合作。高??梢栽谝欢ǔ潭壬匣航饩鸵笛沽Γ笱赏ü缁崾导У娇翁蒙涎Р坏降闹?,同时,又把所学的专业技能服务社区;社区可以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加快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知识更新,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活力,实现双赢。可借鉴南京和重庆的有益经验,采取以下措施:高??煽枭缜芾淼南喙乜纬坦┐笱⌒?;高校为社区定向培养大学生干部;高校和社区合作开设“社区干部培训班(初级、中级、高级)”; 合作建设“大学生社区干部论坛”等。
4.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基层干部的健康成长。
要想吸引大学生供职社区,必须建立和健全 “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的工作机制。首先,要注重招聘机制的激励性,吸引大学生前来应聘。其次,为使新上任的大学生社区干部能够尽快转变角色,更好融入社区开展工作,应要求社区主要领导和老干部对大学生干部进行“一对一”帮扶,并签订培养帮扶协议,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帮扶责任,帮助大学生干部能够健康成长、尽快成才和早日成功。第三,在社区中开展“我当社区主任”活动,从大学生干部后备人才库中选择有能力、有思路的,让其走上社区主任或党支部书记工作岗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职”锻炼,让大学生干部真正了解工作岗位对其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第四,为尽可能的让大学生干部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锻炼,每年年初可有计划地安排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干部进行轮岗,轮岗的方式采用跨社区的方式,争取在两至三年内,让每一个大学生干部对不同类型的社区都有所接触。第五,对于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取得实效、考核优秀的大学生干部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以晋升职务、职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