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势在必行
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殡葬改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改革;是一项利国惠民的重要工程。它对破除丧葬旧习、树立社会新风,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冈市的殡葬改革自2001年开始,十年来,在武冈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市规划局、市水利局等单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推动殡葬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我市现有人口81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17.2万,加上在市区的流动人口已达到22万。按人口自然死亡率5.5‰计算,每年全市死亡人口可达到4500人,市区死亡人口可达到1200人。我市目前的殡葬习俗仍依照几千年来的土葬旧习俗,即人死亡后装入木制棺材,举行一系列仪式后入土安葬。按每处坟墓占地6㎡计算,全市每年就有40多亩土地被死人占去,实际操作中被占去的土地远远大于这个数。坟墓占去的土地,不能用来耕种或造林,致使可用于生产的土地日益减少。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如修路等公益事业中,需要迁出的坟墓数量多、赔偿大、工作难度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国家建设。我市在洞新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中,需动迁的坟墓就达3000多处。由于目前在我市修坟造墓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管理的自发状态,每年的坟山纠纷矛盾也非常之多,农村基层干部调处矛盾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大。全市每年用于制作棺材的木料至少在6000m3以上。每年清明扫墓造成山火频发,少则几百亩,多则上万亩的林地被烧毁,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传统丧葬旧习俗所耗费的财力、人力也是惊人的。在我市人死亡后少则在家摆三天,多则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仪式烦琐,经过挖安葬地、吊唁、宴请、开追悼会、下葬等一系列程序,还要请各种乐队、歌舞队、狮子队、龙灯队、车队,其它一些专门哭丧、送丧的队伍,在农村少则需花费3-5万,多则7-8万甚至几十万,在城市少则5-6万,多则10多万甚至几十万不等,按全市每年死亡4500人,平均每人殡葬消费5万元计算,共需耗费2.25亿元,给丧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欠下了大量的人情债,如不这样大操大办,又怕被人指责为不孝或小器,今后在社会上不好做人。办丧事时的各种乐器声、鞭炮声、演唱声、哭丧声等非常嘈杂,送丧队伍占用交通要道造成交通堵塞现象经常发生,这些在农村日甚一日,在城区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干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根据调查了解,我市的殡葬改革之所以举步艰难,主要存在群众对殡葬改革的思想认识不高,殡改项目运作模式上存在分歧,具体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宣传滞后等多种因素,特别是十年来最基本的殡葬设施、服务项目均未建成,又怎样去落实执行殡葬改革?要顺利推进殡葬改革,建议如下:
1、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的意义
要通过广泛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转变丧葬观念,树立丧葬新风。殡葬改革是一场牵涉到每个家庭的文化传统改革,是一种观念的改革,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我们不反对必要的对逝去亲人的纪念性活动,但过度的纪念活动则是不合适的。要把传统土葬带来的浪费土地资源、浪费木材、破坏环境、浪费财力人力等种种弊端宣传透彻,让人们真正认识到土葬带来的危害与殡葬改革的益处。要采取广播电视、报纸专栏、标语横幅、黑板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的意义,让广大群众对殡葬改革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特别是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党的殡改政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大群众做出榜样,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殡改,自觉参与殡改的浓厚氛围。坚决反对那种生前薄养,死后以厚葬的方式来博取名声的错误做法。要大力提倡“厚养薄葬”,教育年轻人在老人生前多给其关心照顾,做到厚养,做到问心无愧,体现亲人离我去,精神心中留的高尚品德。
2、殡改项目运作要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参与
殡葬改革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搞好这一改革,既造福子孙后代,也是责任政府、文明政府的应尽义务。殡葬改革是同每个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紧密相连的。殡葬的公益性体现在殡葬活动中应当尊重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人无论尊卑贵贱都要走向生命的终极,世界上真正的平等莫过于自然死亡,既无后门可开、更无徇私舞弊,殡葬公益性恰恰体现出对每一位亡者的尊重,对于每个人都是公正、公平的。今年7月全省殡葬管理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政府主导办公益”意识,加大政府对殡葬事业的投入。从今年起新建殡仪馆和公墓等殡葬设施,不走民办之路,不搞招商引资。对现有的民营殡葬设施,要设法由政府逐步收回,一时难以收回的,要强化管理。具体到本市来讲,要政府一次性拿出钱来搞殡改项目难以做到,完全放开由投资商来投资经营不但政策不许可,投资商也不敢投资。建议殡改项目由投资商投资建设,建成后移交给政府,由政府逐年偿还其建设资金。具体经营交给殡葬服务事业单位去运作。政府指导民政行政机关履行推进改革、制订政策、加强管理与监督的职能。殡葬管理事业单位履行殡葬管理执法职能。殡葬服务事业单位要将基本殡葬服务和选择性殡葬服务项目分离,遗体接送、存放、火化、骨灰寄存作为基本殡葬服务项目,要由政府严格把握,在惠民的前提下出台合理价格,特别困难的,可由政府补贴,以后补贴的范围随着条件的许可要逐步扩大;遗体整容、防腐、告别、骨灰安葬、丧葬用品及其他殡葬特需服务,建立行业规范,实行自愿选择,公平协商,市场运作,政府监管。
3、尽快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
殡葬改革要顺利推行的关键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人们对一些新事物的认可与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踌而就。推行殡葬改革,必然要制订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并且要让这些政策措施为群众理解接受,这样,才能顺利推行殡葬改革,要让群众理解接受,就要把政策措施尽早与群众见面,让群众知道,告诉他们这是政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而且必须这样做,时间一长,群众心理的接受程度就会大大提高。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尽快制定适合本市的、操作性强的殡葬改革和殡葬管理实施细则,对火化对象、治丧活动、遗体处理、骨灰安葬、奖罚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使殡葬改革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殡葬改革要分步实施,城区一步到位。农村要根据交通、人口状况等因素分类划定为火葬实行区、火葬推行区、土葬改革区。对土葬用地、土葬用品及其它封建迷信活动用品要严格控制、规范管理。要根据殡改的进度制订出具体实行的时间,并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逐步提高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减少阻力,确保殡葬改革顺利进行。
4、领导带头,确保殡葬改革落实执行
万事开头难,破除几千年的殡葬旧习当然难。回顾历史,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提倡“爱国、革命”、“天下为公”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困难重重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南征北战、抗击日寇,爬雪山、过草地,经过28年(1921年—1949年)的艰苦奋斗,最终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然也是千难万险、历经磨难的。相比之下武冈殡葬改革的困难又算什么呢?在邵阳地区内其它县能搞好殡葬改革,武冈就一定能够搞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带头人、就没有殡葬改革。关键是要有一班过硬的领导班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要武冈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落实执行殡葬改革,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广大人民群众就一定能够理解、支持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惠民的公益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