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夕阳红 建宜居城市 促和谐社会
——关于醴陵市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情况的调研报告
彰显山水人文特色的宜居城市,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努力建设绿色醴陵、人文醴陵、和谐醴陵、创新型醴陵的“四个醴陵”是醴陵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重要目标。然而,老龄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势。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醴陵市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也提出了重大挑战。为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促进和谐瓷城建设,我们通过走访、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等形式,对醴陵市夕阳红事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知国情——我国夕阳红事业情况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44亿,占总人口的11%,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从现在到2020年这一时期里,平均每年将有596万人进入老龄,大约在21世纪40年代,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顶峰;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独生父母家庭(即421家庭)在我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据一项京沪穗城市居民调查显示,35%的家庭要赡养4位老人,49%的家庭要赡养2-3位老人。全社会的养老床位需求达1400万张,而全国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仅有170多万张养老床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二、识现状——醴陵市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现状
目前,醴陵市60周岁及其以上人口达16.2万人,占总人口的15.7%,超过了国际标准的10%,并且已经大大超过了全国的平均值,表明醴陵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五年后满60的人口将达17万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努力构建各种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老有所养方面??构匕先税幕疃?。春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各级领导分别登门慰问老干部、老劳模、老党员、特困老人及百岁老人?;だ夏耆撕戏ㄈㄒ妗C夥盐?5岁以上的老人发老年证,免费乘坐公交车;为90、100岁老人分别下发每月60、300元的补贴;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凡2011年7月1日之前年满60岁的居民可以不交保险费就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每乡为五保老人修建敬老院,城区有一老年公寓,为“三无”老人修建了福利院。
在老有所乐方面。如组织醴陵老干部“知识巡讲团”走进城乡,兴办了老年大学,修建了多个广场,广场上老人活动的身影日益增多。
但与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相比,醴陵市夕阳红工作还明显滞后,尤其是老年公寓奇少、老难有所乐?;Χ岳狭浠顺?,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夕阳红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三、明问题——醴陵市夕阳红事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从总体上看,醴陵市夕阳红老有所养还处在起步阶段,老有所乐更是步履艰难,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认识肤浅
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人们普遍对醴陵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情况知之甚少,对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有的以为“养老”就是进敬老院,甚至认为把老人送养老院就是不孝顺;有的把夕阳红事业当作是花钱的事情而烦恼,没有把它当作拉动社会需求、扩大社会就业、建宜居城市、促进社会和谐来认识。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没有保障、精神文化更是无从谈起。社会参与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有关部门之间还缺乏有效配合,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二)规划、投入和服务方面亟需“补课”
一是对夕阳红事业缺乏长远规划,老年公寓、老年人综合性活动中心所未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未纳入五年规划中。
二是对夕阳红事业投入不够。资金投入相对事业发展需要只是杯水车薪,与先进地区也差之甚远。敬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床位紧张。以城区为例,老年公寓仅一家,仅容纳148人,不少人在排队预号;福利院也只有一家,仅能容纳130多人。城区公办养老机构少,且主要是解决特殊性养老问题,已不能满足城区老龄化的现状,也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更不能适应五年之后的老龄化状况;民办养老机构更少,发展缓慢,难以扩大规模,同时醴陵市也缺乏老年活动中心。
三是涉老服务滞后,专业服务水平亟待提升。服务内容较单一,即便是公办的,充其量也只是“集中供养”——解决老人的温饱住宿,而大病救治、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没跟上;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基本上没有专业技术职称,服务质量不够高。专门的社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缺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后劲不足。
(三)冷热不均、政府独唱、社区缺位
一是“冷热不均”——公办“热”,民办“冷”,农村相对“热”,城区相对“冷”。主要原因是办养老机构投入大、见效慢。根本问题是缺少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的激励。二是政府“独唱”,有限财力难以承担养老无限责任,民间资源和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社区“缺位”,服务功能建设还不适应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需要。当前,社区养老功能单一,规模过小,老年人购物困难,社区专业工作人员缺乏;“居家养老”模式的服务面不够广,仅限于基本的家政服务,提供专业老年护理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社区中还没有形成志愿者组织。
(四)传统家庭养老结构改变,夕阳红工作面临挑战
在农村,青壮年向非农、城市、二三产业转移的态势增强,老人们大多滞留在农村“独居”;在城镇,“421”家庭数量激增,子女抚养老人的负担明显加重。独生子女在外工作出现了很多“留守老人”、“空巢家庭”。家庭小型化和滞留农村老人越多,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困难程度就越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老年人供养状况受子女经济状况及孝顺程度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传统的养老方式和观念应向社会化养老模式转变。
四、重落实——关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对策与建设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推动全市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广泛宣传,提升认识,大力营造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紧密结合和谐瓷城的建设,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系统、深入的有关夕阳红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社会各界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形成共识,进一步提升为老服务的社会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营造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向居家老人做好宣传教育,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理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要组织并推动社会志愿者义务为老年人服务,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进而在全市逐步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制定规划,将夕阳红事业纳入城乡统筹发展五年规划之中
全市各级政府要对夕阳红事业进行认真研究,把夕阳红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之中,考虑老年人的生活规律、特点以及交通便利等因素,统筹规划养老机构的具体布点。各职能部门据此在各项事业发展规划中加以细化、量化,制定发展措施。根据养老需求将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老年人综合性活动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建设纳入规划??山┐逯行⊙Р季值髡蟮南兄眯I岣脑煳蠢显骸⒗夏旯?、托老所、老年人综合性活动中心。
(三)出台政策,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
一要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办夕阳红事业。动员社会力量和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夕阳红事业,从用地、贷款、税收和公共配套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建议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办民办老年服务机构的意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养老新模式。
二要强化投入,加大对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壮大目前仅两人组成的老年办的工作队伍;对各乡镇敬老院、城区福利院加大资金投入,茶陵每年对各敬老院的专项资金投入乡镇为5万,村级为5000元,我市的财力比茶陵大得多,老年人也多得多,建议财政的专项资金预算为乡镇敬老院8-10万,村级的在1万元以上。传统家庭养老结构的改变,老人精神需求的提高,更呼唤新的、高标准的老年公寓的建立,老年人综合性活动中心的拔地而起。而老年公寓投入后,不但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如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就业等,且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如现有的老年公寓去年经济收入达122万元。
三要发展社区养老,提升养老服务功能。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建立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把信息化手段逐步融入社区养老服务业中,逐步建立以社会福利机构、街道社会化养老中心、养老“110”呼叫平台等为载体的养老服务网络,发挥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作用,拓展养老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利用闲置资产建立社区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室、医务室、临终关怀中心等服务机构,方便老人就近活动,接受服务。
四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为老服务水平??棺ㄒ祷嘌担龀指髦耙导际跹I柚醚匣だ碜ㄒ?,培养一大批面向老年人的家政、护理康复等服务专业人才,加强老年护理、营养、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志愿者队伍,发展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鼓励大中专院校学生、机关干部、社区党员、低龄健康老人等有志于老龄事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广泛开展志愿者与老年人长期结队服务、企业助养贫困老人等活动,努力解决空巢、高龄、失能等老年群体在养老方面的困难。
(四)多种形式并存,让老人真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当今社会竞争加大,子女们工作紧张和生活压力增大,加上“421”家庭的出现,致使养老形式不得不发生转变,居家养老和家庭服务养老在一些条件上不允许,有些有房子有退休金的老人也不愿住到政府办的敬老院,一些高标准的老年公寓市场应运而生,应该是不可阻挡的。为了城市更宜居,得让家庭服务、居家养老、老年公寓、福利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多种形式并存。
家庭服务照顾,是对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在家接受亲属全方位照顾的形式,儿孙满堂,儿女尽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老人最理想的养老状态,我们国家大部分都是这种形式,也是人们追求的养儿防老的理念体现;居家养老,是对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具体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项目;老年人公寓,是对社会上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提供的一种照顾方式;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又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则送入福利院或敬老院,这是国家对一些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老人提供的一种福利。
(五)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一要创造场所,让城市宜居,让老人的身影能轻松地活跃在广场上、活动中心里;创造机遇,让老人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二可以结合醴陵市旅游开发,探索异地养老互动式旅游。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发挥紧邻江西的区位优势,引导社会力量兴建集养老和疗养于一体的异地养老互动式旅游养老机构,既能带动夕阳红事业的发展,又能增加我们的旅游收入。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共醴陵市委也提出了“先进文化发展战略”。我们要借此契机,采取必要措施,全面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但醴陵市的人口老龄化只是刚刚步入门槛,即使到本世纪30年代,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相对国外,也不属于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方。因此,“谈老色变”是不必要的,但是为老人提供安定和快乐的生活是不容忽视的,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宜居城市,构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所以从现在起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做好夕阳红事业是绝对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