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益阳”建设理念 确保生态新区持续发展
——关于对我市东部新区环境?;すぷ鞯牡鞑楹徒ㄒ?/FONT>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益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主动加强与长株潭的对接,于2008年4月启动了益阳东部新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年底益阳东部新区被纳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2010年益阳东部新区被确定为“省市共建”的“两型社会”示范区,同年12月19日东部新区改革建设实施方案获省政府批准。今年被列入全省重点推进的13个重点项目之一。其发展定位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际影视文化制播基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引领区、中部地区“两型”产业示范基地、低碳产品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和国际品质的现代生态宜居城。
益阳东部新区位于益阳至长沙之间的重要节点,距益阳城区10公里,距长沙城区40公里,北至益阳绕城高速公路,南抵宁乡县界,西以碧云峰、四方山为界,东到长常高速公路,包括赫山区沧水铺镇、衡龙桥镇、岳家桥镇、笔架山乡、泉交河镇、龙光桥镇、泥江口镇的部分辖区,现有人口15.8万余人,总面积285平方公里。依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结合区内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着力构建科学合理、效应集聚、配套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空间布局。整体功能结构形式为“一带二区”。一带:以长石铁路和长益常城际铁路为轴线形成的生态绿化带。二区:以长石铁路为界,分为两大区域。西南部为高端三产业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50平方公里,由市人民政府东部新区管委会管辖。东北部为新型工业区,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30平方公里,由国家级高新区东部新区管委会管辖。
为全面了解东部新区环境?;は肿?,我们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东部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在东部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秉持“两型”理念,较好的?;ち饲蚰诹己玫淖匀簧肪?,由于东部新区建设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一些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全局性问题也不容忽视,需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环保措施,为“坚持‘两型’发展,建设绿色益阳”积累经验。
一、生态现状和环境?;すぷ髑榭?/STRONG>
(一)生态现状。东部新区属丘陵岗地,为典型的以农用地为主的农村地区布局形态,山、水、田、园的格局和特征非常明显,森林覆盖率高,水面广,生态环境优越。一是森林植被丰富。区域林业资源分布比较集中,次生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其它林地在内的林业资源共125.19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近50%。其中重点培育和?;さ墓媪?0.69平方公里,为分布于319国道、长常高速公路、石长铁路眼线的国家级公益林,以及鱼形山水库周边喝碧云峰周边区域的升级公益林。二是水面广,水质优。区域地处山丘地带,溪水河流较多,有水系支流5条,分布有众多的山塘、沟渠和内陆滩涂等,各种中小型水库30余座,水域面积共计17.61平方公里。其中鱼形山水库为区域内唯一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国家中型水库,属湘江水系烂泥湖支流,集水面积34.72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77.3米,拥有4480亩水面,正常库容2560万立方米,总库容3510万立方米,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执行国家Ⅲ类水质标准。2007年被确认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三是气候宜人。区域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凉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6.1°C-16.9°C,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230毫米-1700毫米。由于道路交通量不大,区域内大气和声环境质量良好。
(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东部新区的发展优势所在。自东部新区启动规划建设以来,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指导思想,相关部门在区域规划编制、项目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重加强了以下工作。一是抓规划编制,引导合理开发。制定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把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上了工作日程,将该区域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和适建区四个功能区,并对各区间的土地利用分别提出了空间管制要求。禁建区主体功能是生态环境服务功能;限建区主要是对保留的现状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治;已建区则积极推动更新改造和村庄整治;适建区是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依照规划合理安排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时序,并通过控制开发范围和强度,力争将开发活动对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抓项目引进,突出环评要求。高端三产业区依托现有资源和生态环境,着力引进了快乐中国城、江南古城、中国环境世博城和现代商贸城五大项目,拒绝工业项目进入,最大限度地?;さ钡刈匀簧肪场P滦凸ひ登怨怪傲叫汀辈堤逑滴勘?,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绿色食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和仓储等高质低耗产业,严格实行环保准入,落实环评要求。目前,落户新型工业区的项目100%通过环评。三是抓具体工程,促进环境优化。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恢复了四方山森林植被,减少和控制了水土流失;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在交通方式和线路布局及产品选择上,尽可能地利用或使用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收回了鱼形山水库承包权,水库养鱼网箱全部上岸,使水库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完成了鱼形山水库补水工程的方案设计,进行了工程线路踏勘、测量和科学论证。
二、存在的问题
1.监管机构不健全。根据调查了解,高端三产业区尚未成立专门的环保部门,而由高新区东部新区环保分局兼管新型工业区和高端三产业区的环境监管,由于行政归属不同和级别存在差距,其行政职能的发挥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2.政策体系不完善。市委、市政府尚未就东部新区环境?;すぷ髦贫ㄗㄏ钫呶募?,诸如行政问责制等生态环境保护运行机制未建立。同时,具有纲领性指导性的东部新区生态建设规划编制至今未公布于众。
3.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水环境保护压力很大,东部新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应加快进程,尽快投入使用。同时,区域内垃圾分类收集配套设备不足,收运体系尚未建立,外化处理设备设施尚无法满足未来项目大规模建设的垃圾处理需求。
4.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新型工业区和高端三产业区均偏重于项目建设,在环境?;し矫娴男Χ然共还?,周边群众环保意识不强,自留山滥砍乱伐现象时有发生。
三、我们的建议
1.出台区域环保政策法规。按照东部新区要率先在生态?;し矫嫒〉猛黄频囊?,市政府要研究制定东部新区环保专项政策法规,引领东部新区的开发建设,使东部新区的环保工作有法可依,使全区域的环保工作不出现监管真空。
2.建立环境执法检查体系。市环保局要在高新区东部新区已设立环保分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人员和力量,使其职责延伸至高端三产业区。要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环境?;ぷ酆现捶ㄌ逑担炕捶ㄐ?,形成程序规范、监督有力的环境监察机制。
3.创新生态环境?;ぴ诵谢?。一是要建立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机制。编制实施益阳东部新区生态建设规划,加强环境保护分类管理。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和未来人口数量等方面的情况,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按照不同的功能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监管。二是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协调的环境?;せ啤Q细袷凳┡盼坌砜芍ぶ贫?,逐步实行依证监管、持证排污、按证交费;加快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进程。三是要建立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信访制度、社会监督制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定量评价体系,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要建立“两型”绩效考核和环保行政问责机制。将环境成本、资源成本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建立严格的环保定期考核和行政问责制度。
4.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噪声监测、水质监测和应急监测功能于一体,常规监测与自动在线监控互相协调的环境监管体系。
5.实施环境?;ぶ氐闶痉豆こ獭R帕ν平肪潮;ぁ⒋笃肪潮;?、固体废物处置、噪声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大工程。
6.实行总量控制和环境审计制度。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规模优化和技术改造,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行清洁生产。分析研究企业资源能源排放和利用方式,统筹协调,促进企业之间废物的循环共生或集中处理,有效控制和大力削弱排污总量,实现国家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7.增加政府和社会对环境?;さ耐度?。增加对东部新区环境保护投入是非常关键的措施,也是政府实施公共财政的需要。除了政府增加投入外,还要通过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推动污染治理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8.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村民、企业职工的环保意识,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企业及公众积极参与环境?;?,营造?;せ肪车牧己梅瘴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