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民革衡阳市委会助力“中心化”进程
衡阳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民革衡阳市委提出了《关于推进我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时隔一年,在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衡阳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迈出实质性进展,取得阶段性成就,给全市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时间上溯到2021年11月,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衡阳迎来了建设物流枢纽、发展枢纽经济的战略机遇期。
《提案》中指出,衡阳具备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发展枢纽经济的得天独厚条件:处于京广大通道上,连接广西(东盟/北部湾)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有湘江2000吨级航道通达,地理位置突出,具备公、铁、水、航立体式全方位交通枢纽。2018年衡阳成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以来,物流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物流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为此,衡阳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市发改委发布实施了《衡阳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围绕“一核两群多中心末端节点全覆盖”的物流设施总体布局,积极争取并成功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成为除长沙外全省获批“双布局”的两个城市之一。
《关于推进我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提案》是衡阳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第1号提案,也是年度重点督办提案。为推动提案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政协提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助力衡阳“三强一化”建设,2022年8月24日,衡阳市政协提案委组织召开1号提案办理协商协调会。
会上,各参会单位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分析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办法,为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进一步凝聚共识、汇智聚力。
据了解,衡阳国际物流港项目位于珠晖区东阳半岛,蒸湘南路以东、107国道以西、绿岛大道以北、湘江以南合围区域,汇聚机场、铁路、公路和水运。规划用地4582亩,总投资约180亿元。
记者获悉,该项目(一期)已于2021年11月备案,项目(一期)933亩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已审批通过,同时已签订房屋征拆协议166户(共191户),拆除房屋30栋(共177栋)。
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推动下,2022年9月28日,衡阳国际物流港项目正式举行开工仪式。中共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宣布开工,中共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致辞,并共同为项目培土奠基。
朱健在致辞中表示,衡阳国际物流港开工建设是衡阳加快建设物流枢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动能,也是衡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执行力的一次大检阅。项目的建设和建成,对衡阳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中心,进一步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委紧紧围绕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聚焦发展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大力推进衡阳国际物流港、华辰物流园、京东衡阳松木智能产业园、衡阳润泽智慧产业创新城、湖南高速衡阳综合物流港、红光物流多式联运中心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物流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下一步,随着一系列规划政策的出台及项目的快速推进,衡阳“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三强一化”建设贡献物流力量。